“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近日,天气晴好,苏州各大园林人气高涨。在社交平台上,“苏州园林”相关话题热度爆表,网友们纷纷晒出在园林中拍摄的绝美“人生照片”。从拙政园的沉浸式夜游,到虎丘花朝节的趣味体验,处处都定格着游客们与园林美景的邂逅。
著名作家叶圣陶在《苏州园林》开篇就提到:“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寥寥数语,便点明了苏州园林无可比拟的地位。
苏州园林究竟为何能成为园林界的标本?岁月悠长,该如何守护好这份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怎样让古典园林融入现代生活、与城市发展同频?苏州,这座把园林文化“刻进DNA”的城市,正以独特解法,巧妙破题。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从文献记载中可知,苏州最早见诸史籍的园林,远在春秋吴国营建阖闾大城之前便已出现,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古往今来,苏州园林宛如一座取之不尽的灵感宝库,滋养了无数文学创作。如《浮生六记》以沧浪亭为情感纽带,展开浪漫叙事;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更是多次取景于苏州网师园、耦园等园林,将文学经典具象化。至于吟诵苏州园林的诗词,更是不计其数。这种文学与园林的时空交融,为文艺创作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浓郁的江南风情。
苏州园林何以“甲天下”?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精准概括原因:“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幅完美的图画”,精准道出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独特意境。他还点明苏州园林的四大主要特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在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旭辉看来,叶圣陶先生作为苏州人,对苏州园林有着十足的话语权。“他在《苏州园林》中,用文学性的笔调向读者介绍了苏州园林的文化价值和内涵。这篇文章后来被编入初中语文教材,让全国学生对苏州园林有了更多认识。”文学作品,也成为苏州园林文化的传播载体。
文学与园林的碰撞,是一场双向奔赴。在一篇篇佳作里,园林的美得以具象化,引得无数读者心驰神往,让这份东方独有的文化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始终熠熠生辉。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凭借其宛如“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独特魅力,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成为全人类的珍宝。然而,历经千年风雨侵蚀,这份世界级非遗瑰宝的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狮子林拥有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形制最复杂的湖石假山群,闻名遐迩。但千百年过去,湖石假山已存在倾斜、沉降等隐患。据苏州市狮子林管理处主任张婕介绍,团队借助多种技术手段与监测设备对假山进行监测检测,主要收集温度、湿度、倾斜、沉降和振动五种数据,“假山里安装了许多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设备直接传输到电脑后台,后台可以直接收集到这些数据”。该项目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
狮子林湖石假山的焕新,只是苏州园林得到妥善守护的一个缩影。2025年伊始,苏州公布了首届“百园之城”特色案例名单,涵盖15项案例,分为6项保护案例、5项创新案例和4项传承案例。“本次入选特色案例类型多样、各具特色,从‘保护、创新、传承’三大维度全面展示了苏州园林在保护管理上的显著成就和宝贵经验。”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和国际交流中心主任顾文化告诉记者。
保护案例呈现的先进保护理念和技术,为园林保护提供了借鉴。在修复拙政园宜两亭明瓦窗时,团队另辟蹊径,拆解研究原装钉样式,开展逆向还原工作,同时借鉴广东、福建沿海地区海月壳加工手法,成功复活了失传已久的明瓦窗制作技艺;留园修缮则启用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漆作环节采用堆灰地仗褪光漆工艺,让古建筑漆面质量显著提升,耐久性大大增强……
“创新案例则侧重展示了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在园林活化利用、宣传展示、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应用。”张婕向记者介绍。其中,狮子林的《湖石假山焕新记》堪称典型。除了借助上述科技手段外,狮子林管理处还创新摄制微电影《湖石假山焕新记》,以假山第一人称的新视角,讲述了狮子林的青年工作者们通过多种途径和不懈努力,让园林假山“走进”千家万户的故事。该微电影荣获2024华东地区暨全国部分省市微电影微短剧(微视频)作品大赛“评委会特别奖”。
传承案例同样亮点频出。“虎丘山文化景观保护”项目促进传统工艺和产业发展,“柴园童声话科学”激发青少年对园林的兴趣,方塔园打造非遗碑刻拓印体验活动开发创意游学,纪录片《小园林》历经4年拍摄让观众领略“活”的园林文化……案例涵盖园林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园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的传承路径。
修旧如旧,久久为功。3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全球55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参展案例,苏州园林在全球上百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苏州市园林与绿化管理局以“苏州园林档案——遗产园林保护利用的生动记录”项目参展,被欧洲局策展方评价为“通过档案积极为保护和促进文化遗产作出贡献的典范”而成功入选,成为全国3个参展案例之一,为园林遗产保护提供了“苏州样本”。
苏州,因园林之盛,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据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合作交流处处长朱海俊介绍,历史上苏州曾有园林270余处,现在保存完整的古典园林有80余座,其中9座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苏州,园林之美早已渗透进城市的每一处角落。漫步街头,转角偶遇的凉亭,桥下错落有致的假山,巷陌间点缀的盆景,皆是园林美学的生动注脚。截至2024年底,苏州累计建成600余处口袋公园,巧妙利用桥下空间、街角绿地、社区空地,融入园林元素,打造出精致优雅的“微缩景观”,于细微处尽显“园林之城”的雅趣,让“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愿景照进现实。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千年前的造园智慧,如今已演变为城市建设的匠心独运。苏州正凭借这一独特优势,将园林文化深度融入百姓生活与城市发展,让古老的园林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园林,不仅是诗意栖息的空间,也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桥梁。4月11日至13日,2025花园大会在苏州圆满落幕,展期内直接消费突破2.5亿元。从古典园林的“咫尺山林”,到现代花园的“无界天地”,苏州以花园大会为契机,推动“花园经济”蓬勃发展,实现多产业深度融合。这不仅擦亮了“园林之城”的金字招牌,也为苏州打造“美丽经济”新名片注入强劲动力,让自然之美走进日常生活,唤醒城市居民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光树透露,2025年,市园林绿化局将继续锁定建设“园林之城”“公园城市”“国际湿地城市”三大目标,全域推进公园城市“百千万工程”:“百”即组织100座古典园林错位推出花卉艺术、gogo体育官网民俗市集、数字孪生、园林夜游等游园活动,激发古典园林艺术魅力和时代活力;“千”是指近1000座公园绿地创新推出“公园+”模式,引入足球进公园、科普进公园等活动,更好满足市民户外休闲游憩需求;“万”则是发动社会力量,打造一批单位、社区绿化示范点,让万众共享绿色美好家园,构建城园和谐统一的“苏州样本”。
诚如叶圣陶在《苏州园林》结尾所写:“当然,苏州园林的魅力远不止于此,但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苏州园林,是文化根脉,滋养着一方水土;是发展匠心,续写着城市新篇;也是产业新机,引领着融合潮流。可以预见,“苏州园林+”模式将持续创新,不断拓展园林艺术与城市发展相互赋能的无限可能,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精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