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2月14日,福建省建瓯市吉阳镇玉溪村临街的一间小屋内,简陋的长凳上挤满了30多位姐妹,大队妇代会主任葛兰妹宣布:“玉溪妇女耕山队今天正式成立了!”从此,八闽大地诞生了第一支以妇女为主体的独立集体劳动生产组织。
说起办耕山队的目的,葛兰妹说:“我们当时就是想着为国家作贡献,同时也为村里做点好事,让村里的妇女们有个好的收入。”当时国内棉布供应十分紧张,为解决群众穿衣问题,耕山队的姐妹们决定向玉溪信用社贷款50元,开垦“马道坪”65亩荒山种植棉花。棉花多种植在北方,闽北山区还没人种植过,“荒山种棉花,铁树也开花”,耕山队这个决定遭到了村民的质疑。但耕山队员们通过查阅相关栽培资料,并反复试种,棉花亩产竟然还超过了当年北方棉田的平均产量,实现了大丰收,开创了“北棉南种”一大奇迹。所以耕山队的“第一桶金”并非来自造林绿化,而是来自人民的需要。
“北棉南种”成功后,耕山队加快了“消灭荒山”的步伐。队长葛兰妹带领队员们学在田间、吃在山头,足迹踏遍玉溪村马道坪、上冲山、铁建山、下坑山、屏风山等9座大山,开荒造林面积累计5000多亩。特别是在1978年以后,国家提倡大力植树造林、加强森林保护、可持续发展,耕山队员们一边开荒造林,一边种茶种果,还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短期经济作物,逐步摸索出了一条以“以短养长”的综合立体林果间作的林业发展道路,解决了耕山队造林再生产的资金问题,也壮大了集体经济。
与时俱进,耕山队顶住了市场的大风大浪,坚持适地适树、科学造林,当年栽下的树木已成材,处处绿水青山,遍地金山银山绿化。如今,耕山队资产从最初贷款50元变成1000多万元,队员年收入也从最初的100多元增加到人均年收入6000元。小集体富了,没有忘了大集体。耕山队每年的收入,20%上交给村里,40%分配给耕山队员,其余的40%留在村里搞公益事业。从1985年至今,她们先后投资400多万元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为村民铺设水泥路3000多米,建造玉女石拱桥一座,建敬老院、幼儿园、古迹天汉亭各一座,重修明代遗址“步月古桥”等;从1993年起,为全村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每人发放60—120元的慰问金;1994年起设立了对本村考上本科、大专、中专的学生分别给予600元、500元、400元的奖学金制度,至今累计发放金额80多万元。耕山队还办起了夜校,请老师来给村里妇女姐妹上课,提升她们的本领,并为队员建立健全了退休、劳动保护等制度。
耕山队的事迹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肯定,耕山队两次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称号,“全国三八绿色优质工程”和原林业部授予的“全国乡村林场全面质量管理奖”等全国性荣誉称号gogo体育。队长葛兰妹也光荣当选第五届和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等荣誉称号。
利用山场原有建筑,建瓯市建设了玉溪妇女耕山队队史馆,面积300平方米。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实物等,集中展示了玉溪妇女耕山队60年来的光辉历程,展现了玉溪妇女耕山队“红旗不倒,队伍不散,精神不垮,耕山不止”的精神信念。
“莲花山”是玉溪妇女耕山队消灭荒山建设的柑橘园基地,也是耕山队的队部所在地gogo体育。2023年初,建瓯市林业局将“莲花山”纳入闽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项目,并以“巾帼林”为主题,创建独具特色的“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在山上大量栽植闽楠、观光木、赤皮青冈等乡土珍贵阔叶树种近20种,并在道路、鱼塘周边配植红花荷、福建山樱花、玉兰、蜡梅等花化、彩化、香化树种,以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为主要目的,建成生态功能强、经济价值高、森林景观好的“巾帼林”。其中38亩红花油茶林象征着红色娘子军,既是景观林,也是名特优经济林,能起到“以短养长”的作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六十载的创业历程中,以葛兰妹为代表的耕山队员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深刻烙印着员不懈奋斗、甘于奉献的初心。她们是建瓯妇女的骄傲,是建瓯的一面旗帜,始终飘扬在八闽大地的绿水青山间。gogo体育